針對連續拍攝的第一張影像,如果已啟動混合相位偵測AF,則所有對焦點皆可使用;如果未啟動混合相位偵測AF,則可使用專用相位偵測AF點。從第二張影像起可使用的對焦點,請見下表描述。
連拍期間要令自動對焦追蹤,請將相機的[對焦模式]設定為 (連續AF)或
(自動AF)。
使用連拍期間自動對焦的要點 :
混合相位偵測AF系統
連拍 | 最小F值*–F3.5 | F4 – F8 | F9或更多 |
---|---|---|---|
Hi+ (混合十字AF點:61點) |
在全部AF區域中AF*1 最多AF點:399點 |
僅啟動全部AF區域的焦平面相位偵測AF感應器*2 最多AF點:399點 |
當拍攝第一張影像時,對焦會鎖定*3 |
Hi/Mid (混合十字AF點:79點) |
在全部AF區域中AF*4 最多AF點:399點 |
僅啟動專用相位偵測AF區域,且焦平面相位偵測AF區域將鎖定為第一次拍攝時的對焦。*5 最多AF點:79點 |
|
Lo (混合十字AF點:79點) |
在全部AF區域中AF*4 最多AF點:399點 |
最小F值* : 將最小F值為F3.5和以上的鏡頭設定為最小F值時,將對應上表的光圈。
注意 :
即使鏡頭與混合相位偵測AF系統相容,在以下情況中,第一次拍攝時的AF將如同不相容鏡頭般,限制至專用相位偵測AF區域。
*1:
下表中的紅框為第二次拍攝後有效的AF區域。若以混合十字AF點測量範圍,將顯示綠色長方形對焦框。若僅以焦平面相位偵測AF感應器測量範圍,將顯示綠色小正方形對焦框。此外,當連拍期間追蹤對焦時,畫面左下角的對焦顯示將變成。
(示意圖)
A:焦平面相位偵測AF點
B:混合十字AF點
*2:
下表中的紅框為第二次拍攝後有效的AF區域。若僅以焦平面相位偵測AF感應器測量範圍,將顯示綠色小正方形對焦框。此外,當連拍期間追蹤對焦時,畫面左下角的對焦顯示將變成。
(示意圖)
A:焦平面相位偵測AF點
*3:
第二次拍攝後的對焦將鎖定至第一次拍攝的對焦,且畫面左下角的對焦顯示將變成。
(示意圖)
*4:
下表中的紅框為第二次拍攝後有效的AF區域。若以混合十字AF點測量範圍,將顯示綠色長方形對焦框。若僅以焦平面相位偵測AF感應器測量範圍,將顯示綠色小正方形對焦框。此外,當連拍期間追蹤對焦時,畫面左下角的對焦顯示將變成。
(示意圖)
A:焦平面相位偵測AF點
B:混合十字AF點
*5:
下表中的紅框為第二次拍攝後有效的AF區域,若僅以專用相位偵測AF感應器測量範圍,將顯示綠色小正方形對焦框。其他區域將以焦平面相位偵測AF感應器進行第一次拍攝後鎖定對焦。此外,當連拍期間追蹤對焦時,畫面左下角的對焦顯示將變成。 當[對焦區域]設定為[彈性定點]、[擴充彈性定點]和[對焦區域]時,若以以下紅框選擇連拍中第一次拍攝的對焦區域,則連拍期間將追蹤對焦。
(示意圖)
A:專用相位偵測AF點
*將[AF系統]選擇為[限專用相位偵測AF]時亦同。
連拍 | 最小F值*–F3.5 | F4~ |
---|---|---|
Hi+ | 在專用相位偵測AF區域中AF*6 最多AF點:61點 |
當在專用相位偵測AF區域中拍攝第一張影像時,對焦會鎖定*7 |
Hi/Mid/Lo | 在專用相位偵測AF區域中AF*6 最多AF點:79點 |
最小F值* : 將最小F值為F3.5和以上的鏡頭設定為最小F值時,將對應上表的光圈。
*6:
下表中的紅框為第二次拍攝後有效的AF區域。若僅以專用相位偵測AF感應器測量範圍,將顯示綠色小正方形對焦框。此外,當連拍期間追蹤對焦時,畫面左下角的對焦顯示將變成。
(示意圖)
A:專用相位偵測AF點
*7:
第二次拍攝後的對焦將鎖定至第一次拍攝的對焦,且畫面左下角的對焦顯示將變成。
(示意圖)
A:專用相位偵測AF點